出國旅遊開心大吃 小心旅遊性肥胖上身

2009112101:23

 

 

相信許多人有這樣的經驗,開開心心出國旅遊多日,結果除了帶回來滿箱的戰利品及美好的回憶,身上也多了幾公斤的肥肉,出國旅遊因為心情好,不知不覺吃得較多,往往容易導致「旅遊性肥胖」。減重醫師特別提出呼籲,過度放鬆的心情,很容易導致肥胖,維持好心情的同時,也要避免肥胖上身。

掌控影響進食的是下視丘的飽食中樞之閾值(threshold),當旅遊中奇風異景吸引人的目光時,因為飽足感被景點的特色給轉移,造成閾值提高,即使超過正常進食量也不覺得飽。也因此在旅遊中常有過食的情形。肥胖專科劉伯恩醫師表示,人在輕鬆的心情下,活動量會變少,加上情緒放鬆,大腦下視丘(hypothalamus)所分泌的降血糖激素、生長激素、褪黑激素及胰島素等的濃度都會下降,這種內分泌的變化,間接會使脂肪和澱粉的代謝變慢,直接的影響就是容易變胖,也就是肥胖形成的主因。

門診發現旅遊性肥胖的類型,可區分成「時差性肥胖」和「非時差性肥胖」。時差性肥胖的發生,例如歐美地區,當地時間和台灣的時差大,美東甚至還日夜顛倒,其間所產生的時差,往往會影響到人體的代謝,代謝一旦變慢,體重就會增加。加上大多數人都會藉由食物來調節,無形中就多吃了一些食物而不自知。而非時差性肥胖,程度會較時差性肥胖來得輕微,但在體驗異國食物和心情放鬆的前提下,不免也會讓胃口大開,而導致肥胖。

旅遊國家的氣溫也是影響肥胖因素之一,以身處亞熱帶的台灣民眾而言,若去高緯度國家,也會因為寒冷,而增加進食的次數與數量,造成肥胖。反而去熱帶國家,因為太熱吃的食物,肥胖機率就相對減少。

劉伯恩醫師也建議,出國旅遊可以增加主動式的活動,因為跟團式的旅遊幾乎都鮮少走路或活動,多是自動化式的行程,身體的代謝率反而比正常的生活模式低,增加活動的機會,可以因為增加代謝,減少肥胖囤積的機會。

避免旅遊性肥胖,最好的方式就是盡量細嚼慢嚥;食物進到口中時,多咀嚼個幾下,可以增加飽足感,自然而然就不會吃太多。劉伯恩醫師表示,旅遊性肥胖主要是因為代謝減緩,不同於頑固性脂肪。旅遊回來後的飲食能多吃膳食纖維高的蔬菜水果,有助消化,並減少碳水化合物的吸收,對回復原本體重有相當的幫助,也不會讓美麗的回憶變成沉重的負擔。

 

~~ 請大家出國時自行注意囉....不過美食當前真的粉難控制滴.... ~~